伐勒斯扬·马弗里克先生是山纳公司合资方亚美尼亚派驻企业的一名技术人员,和许多外国人一样,接触久了,总有很多要吐槽的地方,思维习惯总是与我们有很多相异之处,但他在工作上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态度,却是让人肃然起敬的。“用心做事”是山纳人的行为准则,伐勒斯扬·马弗里克先生虽然不是企业的专职员工,却在一直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我想,这不仅仅是一种态度、一种内涵、一种情怀,这正是我们在努力倡导的“工匠精神”之所在。
对任何微小的差别都要“矫情
2016年,立足于降低生产成本和实现环保排放的目标,山纳公司确定了实施DCB精馏的实验项目。决定参与实验后,伐勒斯扬·马弗里克(我们经常亲切地称呼他老马)并没有马上安排实验,得到相关物料的分析数据后,他还要求研发人员提供之前的实验分析记录。以老马同志之前在纳依里特厂的工作经验,对釜液成分应该是了解地不能再了解了,收集数据我也只当他是例行程序,掌握基本情况。结果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我的预料,他花了两天时间对所有的基础数据进行计算比对,发现同一釜液试样的车间分析结果与实验分析结果中,二聚体的组分含量竟然相差10倍左右。后来我们反复辗转于车间、中控分析室、研发质检中心向相关人员了解情况,逐一排除原因后清楚了问题所在:用于实验试样分析的色谱仪校正因子需要调整。这时,我不禁在心里悄悄地对老马竖起了大拇指,那么微小的组成差别也不放过,也更加深刻地领会了试验中精益求精的意义。
用“精确的眼睛”观察实验
老马经常说:化学分析对我很重要,就像是人的眼睛,如果眼睛看不到,怎么去抓住想要的东西呢?于是我们又等了一周,直到色谱仪调校完毕,他才开始安排实验。尽管有专业的实验人员负责操作,但是从实验前的准备开始到当天实验装置状态基本平稳,老马几乎每次都要全程参与。说起实验步骤来就枯燥多了,每天取样、送检、称量、按部就班启动实验装置、进样、开始精馏到实验结束,然后再称量、取样分析。前几次实验,老马并没有强调实验目标,而是要求实验操作步骤及装置平衡控制。他非常重视每一次实验记录数据及实验所得样品的分析结果,及时与研发人员交流讨论,根据当天实验结果对下一次实验进行调整。在看似重复的实验过程当中,我们逐步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用氮气吹扫代替了甲苯蒸洗、增加了真空泵、加长了尾气冷凝管、用冰水代替自来水进行冷凝、增大塔顶回流。每一次,老马只建议增加一项改动,他说:科学有任何可能,实验就是验证这种可能。只有一步步确定单一因素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才能判断它是否有利于实验。
坚持严谨的程序和结果分析
通过第一阶段实验装置优化和操作状况的摸索以后,老马也基本上制定了DCB产品的精馏方案。再次从车间取来新一批的实验样品,按照确定的操作步骤实施精馏实验。注意了! 这里的顺序千万不要打乱或遗漏,否则老马同志会非常地困扰,一面说着没什么,实验结果不会受影响;一面可爱地念叨着应该按照顺序来,不要无故变更,精简程序更不应该等等。
伐勒斯扬·马弗里克先生还有一点非常地坚持,那就是特别重视每天的试样分析结果,没有分析结果时他甚至不会进行下一步的实验,宁可多等一天或者亲自跑到中控分析室盯着结果新鲜出炉。他对每一项分析数据不是简单的看一眼就放过,而是通过严谨的计算及纵向横向对比找出变化规律,理论推导与仪器分析相互验证。一旦有差异,他会要求复检。
经历了十一组实验后,就在我对这种反复精馏开始感到麻木的时候, DCB的纯度突然提高到了99.64%,接下来连续几天的实验结果也基本保持这一指标,我们的实验目标终于实现了。
现在看来,老马的实验方法和思路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他近于严苛的认真态度是我们远远不能企及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有一个笔记本,记录平时每天接触的交流信息和实验数据,老马经常把本子拿去,他不但会将这些记录重新整理到自己的记录本上,还自己绘制对照分析表,总结当日得失,从实验状况到参与实验的人员,事无巨细,毫无遗漏。他这种用心做事的态度正是本次实验项目较快取得成果的关键。
感谢老马先生,虽然他是个外国人,可能不太懂得我们的“工匠精神”的意义,但他却用行动对此作出了诠释: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那么无论他从事的是什么职业,都是“工匠精神”的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