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起跌倒的道德
继山橡公司编辑部报道了女工张宏燕路遇跌倒在地的老人,毫不犹豫地将老人扶起并送往医院,自己也因此受伤的事迹后,山西省大同市《大同晚报》头版头条——《山橡公司张宏燕 救人受伤不言悔》,也跟踪报道了张宏燕的事迹,在大同市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张宏燕被山橡公司评为“助人为乐道德模范”。董事长刘天佐为她颁奖时,特意走下主席台,亲切寻问、察看她的伤情。会场上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近几年,在“后彭宇时代”里,人们已经习惯了两类新闻:一类是,老年人跌倒在地,众行人视而不见;另一类是,好心人扶助老人,助人后反被诬告。于是,关于看到老人跌倒后究竟是扶还是不扶?引发了人们的大讨论,一时间沸沸扬扬,众说纷纭。多数人心情复杂,不帮吧,心里不是滋味,帮吧,又担心惹祸上身;也有人说“绝对不扶,怕惹麻烦”;还有人说“离的近,来不及考虑出于本能肯定会扶,但如果离得远,就得认真考虑后再作决定了”;更有聪明人说“我会扶,但我要全程录像,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保护好自己。”做一件举手之劳的好事,竟然还要如此复杂!难道伸出一双扶起老人的手就真的这样让人愁肠百转,左右为艰吗?
记得小时候,我们经常在班会上讲述自己所做的好人好事,无非也就是些搀盲人过马路,扶起跌倒的孩子,帮助孤寡老人做家务等小事。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使我们看到有人跌倒在地,想都不用想就会扶他起来。可现在到底怎么了?也许有人会说,是有些人社会价值观的扭曲伤害了我们热情的心;是某些人极度膨胀的私欲,道德、良知的沦丧缚住了我们伸向老人的援手;是做了好事的人被诬陷,被处罚的后果让我们感到寒心和悲哀!
诚然,农夫与蛇的活剧的确让人不寒而栗,但这只是个例啊!个例之所以能引起举国轰动,只是因为关注度的不同造成的。人们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或是猎奇的心理,潜意识里更关注那些不合常理的或负面的报道,以吸取教训,防止万一,才使得负面消息格外引人注意。退一步想,社会之大,良莠不齐,出现个别不道德行为,实在不足为奇!毕竟瑕不掩瑜,我们怎能因为一个或几个老人的不道德行为,而伤害更多的老人呢?
那些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绝对不扶,怕惹麻烦”的人还一直笼罩在南京“彭宇案”的阴影中吧?试问,为了那个可能性并不大的万一,袖手旁观你的良心能安吗?如果跌倒的是你的家人,你又作何感想?如果有一天你也老了,跌倒的是你,看着身边冷冷观望的人群,你会不会老泪纵横?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缺少的不是爱心,而是做好事的环境。”我想问的是,环境从何而来呢?试想,如果每个人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绕道而行”,我们能有好环境吗?恐怕环境就真的除了恶化别无方向了!环境是大家共同营造的,我们每个人都是营造环境不可或缺的力量。只有我们每个人都不被个别的负面消息动摇了我们善良热情的心,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张宏燕一样,始终坚守正确的道德观,信念坚定地只做应该做的事,才能扶起跌倒的道德,“彭宇案”的怪象才能少而再少,直至绝迹。
面对当下扶老人恐惧症的传染势头,张宏燕的行为值得学习。同时,社会的宣传、公司的表彰、领导的关怀也正说明,为防止这一道德领域偏离沉沦,各届都在付出努力。而用“给力”褒奖加重制衡的“筹码”,以制造引领示范效应,扭转价值观、道德观滑坡的颓势,这种做法在特定时期值得肯定。但愿张宏燕式的行为能够温暖那些冷漠的心。
乌云有时会遮住太阳,但不会永远遮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