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悠悠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一清晨,母亲都会给我送来一大把艾草。我留出一部分备着端午那天使用,剩余的分放在各个书柜里,让那别样的淡雅清香与书香悄然融合。朴实的香味让我想起家乡漫山遍野的艾草迎风招展的俊模样。
故乡的艾草多得很,几乎遍地都是。春天的艾草尤其可爱,绿茸茸的,带着泥土的芳香,粘着露的甘甜,似乎手一碰就会流出浓浓的艾叶汁似的。她们任性地生长着,任性得挨挨挤挤、密密麻麻;她们快乐地生长着,快乐得铺天盖地、轰轰烈烈。一不留神,任性快乐的她们总会在倏忽间爬满山坡、洼地,潜入河岸、堤坝。她们历经万古千年,吸纳了魏晋的风霜,宋明的雨露,镌刻成山的记忆,流传为乡土的族谱。
小的时候,我住在乡下的一个大院子里。母亲在院子里整理了三个不同形状花池。有一年,我突发奇想,从田间地头小心翼翼地连根挖起一些野生的艾草,移栽到院子中间那个五角星形状的花池里。不需要施肥浇水,到了端午前,已是郁郁葱葱一大片。艾叶的形状有些像菊花叶,正面深绿,背面青色朦胧,像蒙了一层湖塘野泽的雾气,又像是轻纱微罩,有着别样的美。一阵清风吹过,一股淡淡的香气扑面而来,那是艾草特有的清香。
很小的时候,略通中医的爷爷就告诉我,艾草的奇特芳香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净化空气的药物。艾叶熬汁,然后稀释兑水沐浴,可除身上长的小红疙瘩,提高免疫功能。家里常用艾叶熏一下,不仅可以防蚊子,还有去湿、防寒等功效。艾草的品种很多,药效最好的是白杆,叶背白、叶面绿的一种陈艾。
采摘艾草的时间可是有讲究的。在我的家乡,人们每年在端午前采艾叶晒干,放在家里备用,因为那时采的艾草比六月份的药用价值高。端午一过,天就热了,艾草疯长,失去了原本的娇嫩和水分。还有的人在端午节当天早上,太阳还没升起来的时候,一直向着东方去采,说是那样采的艾草才最有药效,这个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就不得而知了。
小的时候,每到端午前,孩子们就会兴奋地惦记着一件事,那就是一有空,就跑到各处长艾草的地方,观察哪里的艾草长的旺,长得狂,并且当作秘密悄悄记在心里,直到采回家的那一天,才迫不及待地向小伙伴们炫耀。其实,每年生长艾草的地方没有什么变化,留意艾草不过是孩子们对端午节渴望之情的流露,是端午节的隆重序幕。
农历五月初一的艾草更带有几分神秘,往往被视为艾草中的精品。孩子们会在初一清晨太阳出来前兴高采烈地奔向自己百般留意后相中的艾草生长地,采回一大捆。艾草采回后,交由母亲们小心保管,使之不失水分,待到端午用时清新如初,香味依旧。端午那天,村子里家家的屋檐下、院门上都挂满了艾草。顿时,屋子里、小院里满是艾草的清香,不,应该说是整个村庄的上空弥漫着艾草的清香。由此看来,这端午节似乎是被艾草一路牵引着走到台前的。
据说,用艾草水洗脸,就不招蚊虫的叮咬,健康平安。端午那天,我和哥哥会早早起床,看着母亲虔诚地把艾叶摘下来,放到热水中浸泡。待到艾叶的浓香溶入水中,水温也恰到好处时,我们就可以洗脸了。艾草在水中浸泡后,清香中饱含了水的空灵,水经艾草的习染,空灵中氤氲着神秘的暗香。使我在洗脸时,不由得心生庄严,那叶、那水在我手中像仙草玉液般珍贵了起来,我甚至感觉那泡着艾叶的洗脸水有着非凡的美容功效,于是,端午节的洗脸比之平时,便多了一些细致、认真。
艾草虽不具妖娆的形体,没有芳菲的花朵,但在古时却被称作“相思草”,得名大约源于——《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联想到古时的祭祀者认为艾草彼具神性,将精心挑选的艾草放到神圣的社稷、宗庙的供桌上。而爱情也原本是神圣却朴实的,绝非绚烂妩媚的浮华,由此,将朴拙清雅的登得上神圣社稷、宗庙的艾草定为相思草,不能不说是先人的伟大智慧。
泰戈尔说,生如夏花,死如秋叶。我却觉得夏花太过绚烂,秋叶太过悲凉,倒不如,生若艾草质淡雅,死若艾草留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