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领导要切实加强自身修养
关于领导的种种解释中,有一种较科学的解释为:领导就是指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从这个言简意赅的定义中,我们可以提炼出领导者的内涵:领导者必须有部下或追随者,必须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或力量,使追随者心悦诚服地跟随其同甘共苦、共同创业,不断实现企业目标,把企业做大做强。
所谓“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细品领导者之内涵,最重要的是领导者要有能力或力量影响追随者,否则就当不好领导。追随者追随的诚意并非领导者手中的职权所能左右,它取决于追随者的个人意愿。这种个人意愿的形成过程中,领导者自身修养所产生的人格魅力与追随者追随的诚意几乎成正比。就企业而言,广大职工就是领导干部的追随者,因此领导干部切实加强自身修养是使职工心悦诚服地跟随其为企业创造效益、增加收入的关键所在。那么,领导干部应从哪几方面加强自身修养呢?
首先,领导干部要提高思想素养,树立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的思想。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形成于较高的思想素养。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一定要提高思想素质,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创业精神为职工谋利益。若不树立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的思想,或是三心二意、半心半意,即便是学富五车、才比子建,也会因搞错服务对象而功亏一篑。理论是道德之魂,坚定的信念、正确的路线来源于理论的支撑,提高思想素养就要强化理论水平,因此领导干部切不可忽视理论学习。那些熟悉工艺流程、业务能力强、善于指挥生产,并且心系职工,切实为职工谋利益的领导干部才能在职工中产生强大的号召力、感染力。领导干部“德高”,职工才能“众望所归”。
其次,领导干部要有优于一般人的才识。才即才干、才能;识即知识、见识。作为领导干部,尤其要有较强的决策能力和分析、判断、概括能力。经营决策正确与否,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效果影响巨大。领导干部必须在充分掌握企业内外环境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科学预测,对多种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后做出正确决策。工作中遇到问题,要能在纷繁复杂的事务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有效的归纳、概括、判断,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切不可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淘汰的周期越来越短,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学习。在学习中增长才干、才能,扩充知识、见识。否则,纵有为职工谋利益的满腔热情,也终会因无本领实施而无可奈何空悲叹!有才有识的领导干部才能使职工肃然起敬,产生信任感。
第三,领导干部要恪尽职守、肯干实干。身为领导干部最致命的病症便是不思进取、无所作为。这不仅是自身才华的高度浪费,也会严重影响他人才智的发挥,更会阻碍企业发展的步伐。“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如果车头止步不前,满载着职工希望的列车只能眼看着其它不断提速的列车飞驰而过,留下望尘莫及的遗憾。当然,工作干得好与差,有非人力所能左右的客观因素。排除客观因素,领导干部绝不能因不肯干的工作态度和缺乏敬业精神影响业绩。领导干部除了肯干,还要实干。有的领导干部的确一心为公,却依旧一事无成,原因何在?缺乏实干!他们过度重视豪言壮语、不切实际的标语、空洞的口号。这些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激起职工热情,但终究会因欠实干而不能持久,甚至引起职工的厌倦。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事必做于实,业须成于敬”。
第四,领导干部要有容人容事的含量。邹韬奋认为,“工作愈伟大,所受的反抗也愈厉害,对付这种厉害的反抗,最重要的工具是乐观主义。”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领导干部不可能不与人发生矛盾。那么领导干部在听到不恭之言,遭遇不同观点时,要尽可能原谅对方,甚至重用敢于发表不同观点的人。如果鼠肚鸡肠,一味排除异己,对他人的一点过错耿耿于怀,很有可能影响到决策的正确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宰相肚里能撑船”,有容人容事的度量、雅量,是领导干部必备的修养之一。
总之,古人尚言:“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作为新世纪的领导干部更应切实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素质,增强能力,为职工树立榜样,做职工愿意追随的领路人,使职工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始终能保持高昂的积极性。形成干部关心职工,职工支持干部的良好工作氛围,使企业永葆活力。